杂谈
2024 年 6 月 30 日
致谢
谨以本文写给我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四年
序
时维六月,岁指夏中。四年本科,惶惶已末。学有几何,不敢语多。唯此数言,草草记过。致谢不论深浅,排名不分先后。此去不为花似锦,相逢却道依如故。
一
正如我的绝大多数的经历来源于从未预料到的已知,大学亦是如此。从小就住在这个大学附近,上中学时都是想着大学要去一个很远的城市去上,结果事实上大学就在这家门口骑车只要不到十分钟的地方。不得不说一切都也算是机缘巧合——分数刚好合适、专业刚好合适、位置也刚好合适。
我的大学阶段的课程相比于很多学校和专业是比较少的,这也给我带来了更多属于我个人的时间。首先我要感谢我在高考志愿上做出了这个选择,以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给出的这个相对于其它的学校和专业我很满意的教学安排,如果不是如此,那可以预见的是我的大学生活将会减少诸多乐趣。
大学阶段的课程总有许多意义不大的水课。但是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系统与技术方向的毕业生,我在此想要对我的本科课程作简要的点评。大一阶段的微积分、大学物理等课程,作为数理基础课,在逻辑的启发上自然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需要使用微积分等思想才能解决的问题。线性代数在部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领域内有相当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普通的软件开发而言以上的数理科目都没有直接的用处。大一阶段的程序设计与算法课程对于没有接触过软件开发的人来说是对编程的入门,部分涉及到的算法问题比较基础,对于基础的应用向的开发是足够的,不过很多常用的算法等已经被现代的工具打包包装好了,对于底层实现在此时有一个了解的印象已经足够。而如果专精去研究算法的话,电子科大软件学院的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过于基础和简单。大二阶段涉及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等是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开发中都会经常用到的,也是找工作面试时主要考察的内容。大三的部分本方向的选修课与之前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且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个人认为可能也与课程老师的教授方式有关。除了大二的专业课之外,另一门我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贯穿大一和大二的英语课。大一上期的分班教学所教授的通用英语A课程讲到的演讲等在大三时我准备IELTS的口语部分时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使不考虑留学,我同样感谢我持续很久的英语的学习,让我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到许多专业领域内的前沿信息,扩展我获取信息的渠道面,也让我可以与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交流。至于每个大学必然会有的各种德智体美的选修课,如果有确实感兴趣的方面可以去上,但是即使去上了这种课程的教师也很难认真准备这些课程,因此意义十分有限,不如选择给分高的课程以便取得一个更高的GPA。另外还有特色的思政课,我只能说这就是在国内混的代价。大三下期持续半年的实习,无论是在互联网大厂去实习可能可以收获很多技术和不少的财富,或者是在实验室或学校安排的企业划水收获一段闲暇的时间,至少都能在简历上增加一段十分有价值的经历。到了大四,就真的完全没有事情了。只需要完成毕业设计即可。我个人的毕业设计题目并不困难,也不需要为读研做准备,自然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虽然家住的很近,但我仍然有住过校。大一的工作日我基本也都是在学校的宿舍里度过的。尽管我感谢我在后续的几年中选择回家独居的走读生活,我也同样珍惜住校的这段经历和我的室友们。虽然宿舍空间狭小,条件简陋,但这也是我走出家中,进入群居生活的第一次。我不会忘记我住的第一个宿舍就是电子科技大学欣苑3栋621,进门右手边的那个上床下桌的铺位。很遗憾,每个宿舍只有一个上床下桌的位置两位舍友没有与我抢就让给了我,而我却没在这个位置上睡太长时间。到了大二,我就没怎么在宿舍住了。后来到了大三开学正式退宿,交还了我的钥匙。我已经不太记得我具体有哪些东西遗留在了宿舍,不过买了一把便宜的椅子没有搬走是确定的。总之就留给学校了吧。
二
作为一个不善社交的人,很遗憾大学阶段并没有在本年级内结识关系特别好的人。我的社交圈子基本沿袭了自初中阶段形成的圈子,而大多数圈子中的人的大学并不在成都,因此寒暑假以外的时间,我更多宅在家里,在互联网上发展。自然,虽然前前后后参加过许多一些社团组织,大多也是烂尾的结尾,与社团的多数成员也没有产生太多交集,最多成为QQ空间中点赞之交的关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特别感谢我参加了「星辰工作室iOS组」,特别是接收我加入的时任组长沈煜航学长,以及工作室中同组的祁汝鑫学长、冯梓耕学长,没有他们,我不会走上这条iOS开发的道路。时至今日,我们的群聊也是我经常活跃的群聊。当我们前往对方所在的城市时,我们总会尽可能一起吃一顿饭。此外我与祁汝鑫还将共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继续成为校友。当然,虽然我在大学里有交往的人很少,我也要感谢我在住校期间的室友段俊文同学和程宬典同学。与他们共同生活的日子也是愉快的,也是未来社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祝他们在未来的深造或工作中一切顺利。
不过我旧有的社交圈仍然让我在大学的四年期间过的非常愉快。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初中同学杨卓让同学,我们因为兴趣爱好重叠很多又住的很近,时常来往,也因为杨卓让同学我得以从飞行、薅羊毛等很多事情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在此,我祝他未来在美国的音乐学习之路上一切顺利!此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初中同学刘雨微同学和沈畅同学。尽管只有假期才有可能相见,特别是疫情期间刘雨微在美国长期无法回国,我们仍然保持了我们非常珍贵的友谊。尽管平时联系也不会太多,但是我们对彼此的熟悉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为对方提供理解和帮助。在成都的时间我们也可以找机会一同吃饭娱乐。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初中同学吴俊成同学和刘倬霖同学。我们这个团体也共享了许多与二次元、时政相关的爱好,在成都、北京、广州等多地举行的活动也让我们在线下得以保持定期的联系。
还有,我也要感谢我的高中同学李垚儒同学、唐启程同学等和他们创立的之外语文组织。在之外语文,我们可以讨论任何话题,也可以随便写文来发表自己的任何想要表达的内容。在之外语文,我得以读到许多犀利而尖锐的评论,也可以看到同学们制造的许多梗,给我的大学时间带来了诸多欢乐。之外语文的定期聚和回校拜访老师等活动会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珍贵的高中时光。如果没有之外语文,不仅我的大学生活将缺少许多珍贵的回忆,就连此文也将缺少一个得以发表的地方,甚至此文也不会诞生。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中同学谢广昊同学。他也是之外语文的一员。在成都时我们也约饭、游泳、钓鱼等,收获了许多特别的经历。不过,无论是上段我将之外语文特别提出,还是本段我将谢广昊特别提出的原因则在于,如果没有谢广昊同学和之外语文的QQ群,我可能不会遇到我现今的女朋友刘忞同学。我应当感谢谢广昊将小明邀请进了之外语文的群,这让我得以先在网络上加上小明,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之下创造了共同前往日本的契机,开启这段特别的缘分。
所以,在此我也郑重地感谢我的女朋友刘忞。尽管遇到她、跟她在一起时已经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了,但是如果没有小明,这段大学生活必然会损失一抹鲜艳的色彩。小明出现的时间也许只是我四年大学时间的一个小节,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创造更多美好的故事。也多亏小明,我对这个世界开始有了更多的认知,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无论是一起旅游的我们,一起宅的我们,一起工作的我们,一起玩的我们,都将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回忆。假如人在离开世界以前真的会看一遍跑马灯的话,我相信我会在看到这里时露出微笑。
三
到大学毕业是目前人生的全部,不过我们还握着无限的可能。高中时尽管我就对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感到兴趣,但是由于在NOIP(信息学竞赛)的学习上被算法搞的崩溃,想到不如以后从事我当时同样喜欢和擅长的物理或化学的研究。当年我也曾在晚自习研读高教的《力学》、北大的《普通化学原理》和“邢大本”《基础有机化学》,结果却在高考志愿上刚好遇上了软件工程。当然上了大学也发现当年学NOIP学的很多算法对于大学生也太难了一般也用不到。高中阶段就有突发奇想想在B站做UP主,不过没投稿几个视频最多也就几百播放。刚上大学时也有开始做,有的甚至做到了上千播放,收获了几十个百来个粉丝,觉得说不定大学可以试试继续做UP主的道路。某一天在B站刷到了「原神披萨小助手」的App,于是又加入了「原神披萨小助手」的开发组,在全世界收获了几十万的下载,认识了数千个国内外的加入我们的用户群的群友,还结识了日本的朋友。在此基础上我有参与或独立开发了「星铁披萨小助手」、「BA披萨小助手」、「黑塔终端」、「AS库存追踪」等诸多App,大多免费,部分开源。其中付费App「AS库存追踪」还成为了我第一个总收入达到100美元的App。这段时间由于制作这些App的宣传视频,反而我的B站粉丝还很快突破了1000,有的视频也收获了数十万的播放量。曾经觉得B站UP主难度同样很大,开始准备去互联网企业打工,结果UP主这边却很快达到了之前梦寐以求的目标,不过此时我却觉得将来可能也会走上独立开发者的道路。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的政策多变,也有在考虑润的道路。但是遇到小明那段时间之后,同时也慢慢觉得国外的问题同样也不少,对我而言润的成本也不低,收益的风险也不低,最终的结果是现在就在远程打工,感觉既有自由,也有收入,感觉也挺好。所以说,即使是高中到大学这几年,未来的变数已经如此之多,如果要在现在就来规划,大概率是会遇到不一样的风向。不如完善自己成为一艘足够稳定的帆船,乘风而行,随风而动,不用惧怕路途的巨浪。每一步脚步都是前进,每一个方向都是前方。
感谢我的父母,为我提供了生活和受教育的基础。感谢历年以来无论是学校、补习班、网课、还是其他各种地方的老师,让我获得提升自己的知识。感谢许多网友:与Lava和Shiki Suen一起开发披萨小助手系列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创作程序的乐趣;Warma等UP主让我从视频中收获快乐的同时,也见到了各种角度的思考和脑洞;日本网友たお原本是原神披萨小助手的用户,但是我们也一步步的合作建立了更深的羁绊,在我前往大阪旅游时也有幸与他线下见面并被一同游览大阪;还有Twitter博主、个人开发者Baye,原本我是他个人的粉丝和产品的用户,现在却也在给他打工……应当致以感谢的人很多,很遗憾不能一一写下,但是我同样对你们心存感激。
毕业设计只是大学本科培养计划的一个部分,却也是画上句号的终笔。刘梦娟老师并没有给我上过课,但是被介绍而来,成为我在申请学校时为了获得科研经历的科研组导师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我得以被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录取,同时完成毕业设计,取得本科的毕业条件。不过,我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实际上来自于与Lava等一起做独立开发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并将其转换为了毕业设计的题目。因此这个毕业设计其实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绝大多数,在毕业设计期间并没有做太多的实际开发,反而大多数的精力是花在了编写报告和制作汇报需要的幻灯片上。不过当完成了毕业设计的答辩之后,最后也就只剩下毕业相关的手续,等着拿证了。
四
在阳光下拿着刚刚从文印店打印出来的《学士学位论文》,虽然论是没论出来啥,毕业却是真的毕业了。毕业论文的致谢写的很短,主要是就其本身而言,除了我的导师之外,主要都是我自己花了大把时间终于把那没什么营养的报告写完,终于写完的时候,就想着赶紧把致谢写了算了。当时还是四五月份,不过现在穿上学士服,虽然夏天挺热的,但是确实有本科生将要毕业的兴奋了。虽然确确实实在学校除了上课就没呆太长时间,毕业之后也能随时回来,但是毕业后再来的心境还是不一样了。22岁的这里,就要成为未来的回忆了。所以现在去学校搞什么文件手续啥的时候,在校园里多转几圈,多看两眼。看看在这个校园,在这个城市,在这个国家的各处发生过的故事,马上就要去新加坡,再想看到就没那么简单了。
最后毕业典礼也结束了。虽然只是院长握个手然后搞一个简单的拨穗仪式,但还是突然意识到,这个校园的生活也要结束了。毕业典礼经历了四次了,从小学到大学,总的来说,还是一步步走出家庭,走进社会的过程。研究生的经历又会与本科不一样,而且只有短短一年,然后就真的要走进社会了。曾经对大学的想象已经结束,新的期待又会怎样展开?
最后的几天,几乎天天都有去学校里转一转。毕业生也只是学校的一个部分,留校的同学、进校的社会人员还是不少。学校虽然不大,但是可惜还是有几栋楼从未进去过,有几家商铺也从未光顾过,可能也有一些小路从没走过。操场之前也是很少去,不过最近几个月因为运动却时常去跑几圈。从地下通道穿过校园到二教的小路,到了晚上只剩整齐的路灯,正如冬天赶早八的时候。学校的正大门四年来因为修地铁就没开过,主楼虽然在这几天还亮起了灯却也围上了脚手架准备趁假期施工。校园里年年都会拉起的横幅终究轮到了送给我们的那天,不过刚刚举办完毕业典礼的地方很快又会举办招生宣讲会,然后是新生的入学典礼……我们是时候离开这个操场的跑道了。不过在永不止歇的跑道上,每一处都可以是起点,每一处都可以是终点。
向这四年来的你们致谢。向这四年来的自己致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