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如果说到古典的日本美学,也许很多人都会想到漫山红叶满金钟的古都京都,或者是小袖木屐樱花坂的江户(东京);如果谈到近现代日本的金融、科技,那除了东京,便是大阪了。但是大阪相对于东京,似乎很多人还是觉得差了一个档次。虽然东京之下就是大阪是公认的事实,大阪在很多方面也是稳坐日本的老二,也常常被拿来和东京互相比较。但是不同于国内的普遍认为的同属一个档次的北京和上海、东京和大阪那就确实是要差一些。很多人去日本旅游,先去了东京,再去大阪就发现,似乎大阪比东京差了很远,特别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大阪目前来说,对于游客来说,更像是关西地区的门户,因为附近的京都、奈良、神户等地都没有国际机场,甚至没有机场,因此大阪也成为了游客游览关西的必经之地。

大阪人的大阪市

大阪首先是大阪人的大阪市。日本的城市在我看来无论是哪里差别都不大。日本的居民区的道路都很窄,基本也就足够一辆汽车通过的样子。不过这种小巷里汽车也不多,大多数人都是步行或者自行车。
大阪的街道
大阪的街道
在日本,自动贩卖机是随处可见的,因此如果你想要买瓶饮料啥的,连跑到满地都是便利店去也没必要,说不定门口50米之内就能找到好几个自贩机。自贩机的价格也跟便利店等地差不多。日本的饮料的价格基本都在100日元到200日元之间。由于在日本自来水是可以直接喝的,绝大多数人在家里都是喝水龙头的水,而在外面也常常可以在公园等地看到供饮水的水龙头,也可以直接喝。因此在日本对饮用的平装白水的需求量并不大,并不是所有自贩机都会卖白水,如果要卖的话价格一般也是100日元左右,这个价格也比较贵。比较便宜的饮料一般是茶之类的。绿茶和麦茶是比较见的多的品类。绿茶的味道与中国的绿茶味道差不多,不过麦茶我暂时喝不惯,与苦荞茶之类的味道差别也挺大。其次就是果汁、奶茶、咖啡之类的饮料,根据品质的普通也有不同的价格。由于在日本必须年满20岁才能喝酒,因此酒并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得去便利店有人工审查已经年满20岁才能卖酒给你。
在日本也是没有小区的概念的,要么是自己土地在上面修的自己的小房子,要么是公寓楼,走大门出去就是路边了。许多人都说日本的街道非常干净,这当然是真的。在日本的街道上,没有垃圾,也没有垃圾桶,也没有扫地的。大家都习惯把垃圾带回家,在很多地方也能看到“请把垃圾带回家”的标语。我认为日本很多素质高的表现,背后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私有制制度的深入人心。在自家的土地上,任何人都管不到我,我的汽车、自行车可以随便停,但是任何人都管不到你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前提建立在你也要尊重别人的私有财产,你同样不能把自行车停在别人家门口,不能把垃圾扔在大街上,这些都是别人的私有财产,应该给予别人对自己的财产一样的尊重——大街是国家的财产。与中国的制度不同的是,应该把国家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国有财产并不是自己的财产。自己通过向国家交税,才能够使用道路、社会福利等国家资源,而也是因为有交税,则有了参与政治的权利,可以自己参选议员在议会对岸田文雄发表各种批评和讽刺,因为这是大家所认为你应有的权利。而岸田文雄同样也要尊重你的权利——他被选举为内阁总理大臣(或首相)而获得的权利,来自于每一个普通人。你还可以与与你的政见相似的一群人在一起组建政党,以便更好地宣传。
日本共产党的宣传海报
日本共产党的宣传海报
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铁路和地铁也很快得以修建。大阪最早的地铁御堂筋線在昭和8年(1933年)就建成通车了。当然东京的一些线路更早。而正如欧洲的那些城市一样,将近一百年过去了,这些地铁仍然在大阪人每天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看上去站台很窄,照明也不是很明亮,墙上的瓷砖和地板并没有闪亮的感觉,给人陈旧的感觉;不过,列车依然按照时间表准点到达,乘客在站台上排成两列等待列车到达。多少年来,这个站台见证着熙熙攘攘的人们的来来往往,繁华过后的平静,平静过后的繁华。
JR東西線新福島駅的站台
JR東西線新福島駅的站台
我乘坐JR東西線前往大阪城公园。途径了一处计划之外的公园,不过我还是进去看了看。这个公园名为藤田邸跡公園,看来以前应该是某个叫藤田的家族的宅邸。园内看不到什么房子的痕迹了,就是个普通的绿地。几条小路,一些树木,一些花草。
一个普通的日式小门。一般是比较大一点的但又不是那么豪华的宅子的大门就比较像这个样子。
一个普通的日式小门。一般是比较大一点的但又不是那么豪华的宅子的大门就比较像这个样子。
引起我注意的是一条沟道。虽然其究竟是不是一条沟道我也不能确定,不过当成一条沟道来看还是说的通的。想象一下这条在路边小水沟,两边种上了树,水渠蜿蜒曲折,翠树间点缀红花,流水上倒映蓝天。女主人带着小孩从一旁走过,小孩正欲追逐远处树下的乌鸦,然后被女主人喝止。
也许也是充满了故事的水沟
也许也是充满了故事的水沟
公园并不大。走出公园就来到一条河边。正好遇到一队人在河边跑步经过。河边的风景也不错,沿着河边走下去还能在另一半的小水塘里看到满池的荷叶和几只鸭子在岸边。跨河的桥上车辆川流不息,对岸的楼里也自然是忙忙碌碌。不过在这又有一片不大也不小的公园,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有属于他们的地方。

古代贵族的大阪城

大阪城公园俯瞰图(图源Wikipedia)
大阪城公园俯瞰图(图源Wikipedia)
跨过一条河,不远就来到了大阪城公园西北角的入口。从俯瞰图就可以看出,这座城的周围挖了两层类似护城河的「堀」,但是仔细观察又可以发现,这个护城河并没有完全把整个城围起来,人们可以像蜗牛壳一样螺旋靠近最中间的天守阁。不过,为了方便,还是在护城河上修了几座桥。
从西北方向的桥进入进入,然后往东北方向走,会见到两个神奇的生物——一对石狮子。仔细一读旁边的介绍,发现这对石狮子还大有来头。在介绍上这么写到:这对石狮子是中国明代的文化遗产,在日中战争时期被搬运到日本,被放在了作为当时的陆军第四师团司令部的大阪城内。战后也被长期放在「山里口出枡形」这个地方的东侧附近。昭和59年(1984年),其由中国政府被赠送给了大阪市,并被移到了现在所在的地方。自此以来,这对石狮子被作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加深友谊的象征。在这旁边设置的纪念碑上,刻着由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宋之光题写的表达中日友好永远不会改变的意思的文字:「中日友好 万古长青」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阅读这里的介绍的时候,旁边有一群说着中文的游客正在拍照,不过听口音感觉有点像台湾人。台湾虽然被日本殖民统治过,但是与日本的关系都还算友善。不知道他们看到这里的介绍会有什么感想。
中国明代的石狮子
中国明代的石狮子
中日友好 万古长青
中日友好 万古长青
大阪城与名古屋城、姬路城被合称为日本三名城,其在天下统一的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而天守阁指的则是核心的最明显的建筑,其中天守指的是一种建筑样式或规格,在日本你可以找到很多天守阁。大阪城天守阁因为历史原因多次损毁和重建,目前所见到的是由于美军在1948年不慎引发大火,在1950年重建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由中国HoYoVerse公司开发的网络游戏「原神」中,天守阁也被作为以日本为原型的国家「稲妻」的重要和代表建筑。
大阪城天守阁
大阪城天守阁
我从天守阁背后的方向走来,最后转到正面方向,在前方的广场上,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东西。1970年,为了纪念世博会的举办,他们在这里挖了一个几十米深的洞,然后制作了两个金属罐子,放入了一些东西,并称之为「馈赠给5千年后人类的礼物」,也就是跟哆啦A梦里的时间胶囊一样类似的东西。其中1号罐将会在距离1970年5000年后的6970年开封,2号罐已经在2000年首次开封,并且将从开封之日起到6970年为止,每隔100年打开一次。
一个非常浪漫的活动。说实在的,我想任何人都应该清楚,5000年后这里还能否存在,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更何况这5000年中会不会出什么变故,会不会还会有人记得这个。5000年的时间过于长久,这已经是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好几倍长了。很有可能的都是,5000年后世博会早就成为历史学家感兴趣却也难以考证的话题、背后的天守阁也重建了无数次、此地已经不再叫做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人类已经不会再来到这里了。如果人类还在的话,5000年之后的人类看到这些,会和现在的我们看到公元前3000年的东西一样感到惊喜吗?他们真的能够顺利打开这个罐子吗?恐怕作为一个早就被遗忘的东西然后被修水渠的农民挖出来的可能性还要更大一些。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我、我们的子子孙孙不知道多少代,甚至可能我们已经没有子嗣了,但那时可能也还没到5000年,我们也没法打开里面的内容。一个小小的直径1米的罐子能装下的东西,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不少,也不多。
但是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热爱人类。因此我们埋下了这个礼物。资料也没有说明里面具体有那些东西,不过我想里面装满了希望。
给5000年后的人类的礼物——大阪时间胶囊
给5000年后的人类的礼物——大阪时间胶囊
从正面向天守阁望去的右手边就是旧第四师团司令部厅舍。建于昭和6年(1931年),被用作陆军第四师团司令部的厅舍。昭和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介时被用作第十五方面军司令部和中部军管区司令部的厅舍。被联合国军接受之后,自昭和23年开始被用作大阪市警察局、大阪市警视厅、大阪市警察、大阪府警察的厅舍。昭和35年起至平成13年(2001年)被作为大阪市立博物馆使用。不过现在里面都是些卖纪念品和小商品的店铺,实在是很无趣。接着我去逛了就在门口的丰国神社。然后,便从南面离开了大阪城公园。就在公园的西南面的路对面,就是现在的大阪历史博物馆。

从古至今的大阪

大阪历史博物馆
大阪历史博物馆
大阪历史博物馆和NHK的大楼包裹着一个球形的玻璃建筑。从球所在的玻璃进入,进入左边的大楼。买票然后坐电梯上到10楼,便开始大阪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大阪历史博物馆主要包含4层楼,从10楼开始依次往下参观。每层楼分别对应大阪在一段时期内的地址。在10楼主要是大阪建城之前的历史,主要就是在在建城之前,有人类居住的历史。我还碰到一位导游,在给一群西方游客讲解,她给游客讲到自己的名字「恵子」写成汉字「惠子」、平假名「けいこ」和罗马音的拉丁字母“Keiko”的含义和对应关系,从而讲到日本古代文字与中国和中文的密切关系。我在旁边旁听了一会,不过她讲的太慢了,由于我对这些知识早就熟知,于是就走掉了。
9楼和8楼将了大阪自从公元5世纪仁德天皇在大阪修建难波高津宫开始直到江户时代的的近代发展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大阪附近只有现在的大阪城附近小块地区是陆地,现在的大阪市区的大多数部分都是海洋。7世纪大化改新之后当时的政府在大阪修建了难波宫,并将其定位难波京,这意味着大阪成为了日本的首都。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难波宫的难波虽然也写作汉字的「難波」,但是并不读作「なんば(Nan ba)」。難波宮读作「なにわのみや(Nan ni wa no mi ya)」,其中「なにわ」对应其中的汉字「難波」、「みや」对应汉字中的「宮」,而表达所属关系、类似于中文中的“的”的假名「の」在其整体被写作汉字时则被省略了。虽然以下内容是我的猜测,但是我估计这个读音的变化很可能是由于现代大多数普通人没有文化知识,把「難波」这两个汉字按照现代日语的常见音读方式读作了「なんば」,而官方和民间也最终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改变了现代日语中这个词的读音了。或许与很多中文古诗或者成语中的字的读音在现代的演变类似吧。当时日本的首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位于现在的京都,也就是平安京。京都并不靠海,而大阪则作为离京都很近的港口城市,承担了招待和管理遣唐使等去往和来自外国的使节的地方,形成了类似陪都的地位。
战国时代,大阪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1570年开始织田信长和石山本愿寺之间爆发长达10年的战争。1583年丰臣秀吉在原石山本愿寺的土地上修建了大坂城,也就是上面我们刚去的那个。后来这里又被德川家康攻陷,但德川幕府仍然将大阪定为「天领」,大阪的重要地位并未因此下降。大阪成为了西日本各地区与京都和江户之间的物流中转集散地,成为了当时日本最大的商业都市。
进入江户时代,首都由京都迁往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明治维新之后,大量的西洋的文化、技术流入大阪,在大阪设立了造币局、炮兵工厂等重要部门。1903年,大阪市电开始通车,1933年,大阪地铁开通运营。同时,随着近代化的进程,大阪也开始从商业城市转变为工厂林立的工业城市。许多工厂在大阪建立。政府也对大阪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在1910年代普及了电气和下水道,扩宽了御堂筋等道路。战后的大阪虽然有因经济向东京集中而受到影响,但是至今仍然是日本第二大都市。
难波宫遗址。此地就在大阪城的南侧,而从大阪历史博物馆所在的位置往窗外看,刚好一面是大阪城,另一面就是难波宫。这个位置肯定是精心挑选过的。馆内看了历史的遗物,而外面就是真实的遗迹。
难波宫遗址。此地就在大阪城的南侧,而从大阪历史博物馆所在的位置往窗外看,刚好一面是大阪城,另一面就是难波宫。这个位置肯定是精心挑选过的。馆内看了历史的遗物,而外面就是真实的遗迹。